星期三, 十一月 15, 2006

过度理性的评论


每个人都是本能性的“贪生怕死”,叫一个人走上绝路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已经生病的他!

社会对弱势者的同情一般是建立在大势所趋的整体动向,媒体的新闻轰炸有助于催化平时主动性不强的恻隐之心,否则也不会收到那么大笔的帛金。
至于这种媒体、捐赠者和受惠家庭的三角关会否被滥用,甚至导致鼓励受困者以自杀求出路?
这是复杂的社会与人性问题,如果不是当事人是很难考证的,不需要落入所谓“学者”的闭门造车的辩论当中。

理性是好的,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到底在评论的时候是否过度的理性?

站在道德的视角,我们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对一个患有忧郁症的人也不例外;但是站在医学的现实考量,忧郁症患者始终是一个病人,需要依靠服食药物和家人亲切的关爱,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的世界与我们始终是有异的,这种异别不是人伦或道德上的差异,而是信心与理性上暂时无法自主的失忆。
除了医药的帮助,关键还是如何将已经灰暗的世界注入光芒,如何在不增加压力之下适度的顺应他们的所需,以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安抚、影响和调整他们的心情。

如果你患了重感冒,感到昏昏沉沉,旁人不但没有扶你一把,还责怪你怎么如此不长进,整天只会躺着睡大觉,这是公平的评论吗?

所谓“过度理性的评论”在这里指的就是把一个患忧郁症的人当成是平常理性较强的人来评论,这或许是我们对自杀者深感惋惜的反应,但同时也折射出我们低估甚至是漠视了忧郁症对一个常人的破坏力,这是我们对该病情不求理性理解的后果,以至对病患不自觉地做出不公平的评论。

我们无法想象寻求轻生的人的心情,希望他们在那一刻如往常一样做思维是不确实际的奢求!

那一刹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除非你在当时能及时出手,否则什么都不能!
真的,有些东西是事前应该都已做的,如果之前从没做过,在那一刹那真的起不了作用。

想轻生的人如此,我们也如此。。。

平时没有培养歌颂生命可贵的意志,也缺乏体悟人生变化多端的苦乐现象,我们只知一心推崇成功的喜悦,甚少关心失败的必然发生机率,难怪无法在关键时刻及时生起面对的勇气和抗衡的智慧力。

问一问自己,我们可曾按下忙碌的事务腾出时间来静心聆听身边人的话语,恳切关心身边人的问题?即使有,最近的一次又是什么时候?

你能否让想不开的人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想起你,能否会因为忆起你的关怀而叫绝望的心感受到一丝曙光?
说实在的,您能做的就是这么多,也是这么少。

当然,社会和政府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否则国会最近的辩论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相关的课题。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电脑可以让已经删除的文件重新找回,生命却无法重来,在您还没掉入忙碌与盲目的漩涡之前,善思维之!



Photo: Mc Ritchie Reservoir

标签: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