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二月 08, 2010

生活方式可随心情改变


提及生活方式,多数人会联想到饮食、睡眠、运动等平时必做的事情,而改变生活方式理所当然从这几处着手。有些人做得更透彻,每年还规划到国外散心减压。没错,这些都是改变生活方式常用的方法,令许多人感到不解的是为何什么都做尽了,总觉得效果好像很短暂?没多久又再坠落压力的深渊?

文敏是个自我提升课程的指导师,她告诉我,要在生活方式的理解上去思维。暂且不触及睡眠问题,我们每天清醒的时间如何作分配?新加坡人花在工作的时间最多,加班很平常,放工后继续把工作带回家做的人也不少。虽然周末有一丝喘息的机会,但有些人连周末也消耗在与工作相关的事宜上。

“我要班上的学生将每天的心情写在一本记事本上,两个星期后,我看到他们每天为工作烦恼,也常常为身边的人事物感到不满,情绪深受影响。”

文敏表示,如果是工作上该负的责任,就要先接受后完成。关键在于心态,无论你觉得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接不接受在于自己,如果不接受而又没有别的办法可行,做与不做的挣扎将使压力变得更大。

“接受的办法有好几种,常见的是将工作问题当成自己生活中的挑战,如同在生活上遇到恋爱、经济、养儿育女等问题一样去认清实况,然后接受并逐一处理。”

“有时候并非争论该不该工作的问题,而是没办法不做。既然工作占据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改变工作的情绪也将对生活方式作出改变。饮食、睡眠、运动及出国散心虽然有助身心健康的提升,但都是在工作以外谋策,我们往往忘了关注自己在工作上的情绪起伏,如果能让心灵在工作上取得平衡,这其实会更直接、更有效。到最后,工作问题可能未减,但心情已经改变。”

摄影:辉煌
原载于新加坡《生活》月刊2010年8月号

标签:

不睡觉,难道要做仙啊?


小时候好玩迟睡时,长辈们最喜欢大声呼喝道:“不睡觉,难道要做仙啊?”

世外有没有不睡觉的仙我不知道,但世上哪有不睡觉的人啊?睡觉和吃饭一样重要,甚至比吃饭还重要。为何?试想,你可以几天不吃而仍然竖立不倒,却无法不休不眠,精神透支过度的后果可能减寿!

曾经因为工作而不停工作33个小时,间中断断续续大约只有2个小时是趴在电脑前小憩,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深度睡眠。当一切落幕时,回到家倒头大睡十多个小时,整个人的精神和肉体好像无意识地陷入一种空洞和茫然。

几年后到一家平面媒体公司工作,美术组总监和几名员工被迫在数日内完成几个星期的工作量,连续工作了55个小时,事成后公司只重视工作的成果,连开了几个会,都是上头领功,却没有人关心这些员工的健康。

“年底有没有人加薪升级?”

美术总监以非常不解的眼神盯着我看,皱起眉头回应:“没累死已经不错了,即使加薪升级又如何?能补偿失去的健康吗?上头最好以后都不要再重蹈负责就谢天谢地了!”

后来经过一番私下询问,才发现整件事是因为上头拿不定主意,拖延了至少一个月的宝贵时间,以致最后为了赶在期限前完成任务而强迫下属疯狂地加班。像这样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甚少人会反省。

“你们借此机会,能清楚看到自己是可以突破所设定的框框,几天完成几个星期的事情,这不是一种创举吗?”

上头回应下属的不满时,随手拈来一个富丽堂皇的歪理搪塞。

《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记载美国一项最新研究为“夜猫子”敲响警钟:长期“透支”睡眠会累积“睡眠债”,补眠难以还清“债务”。

多项研究显示,如果24小时不眠不休,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会降至酒醉后水平。特别是夜间时,生物钟发挥作用,如果不能按时入眠,影响更加明显。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作了一项测试,让9名青年保持清醒33个小时,尔后入眠10小时,如此重复3 周。测试结果显示睡眠持续缺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短期睡眠不足可以通过补眠恢复,但长期缺乏睡眠的影响难以消除。

忽然,我想到了一名共事了4年的主管,他每天工作近二十个小时,而且长年抽烟和承受长期的精神压力,却不喜欢和别人分担工作。有一次动了一个小手术,医院要他在家休息一个星期,他却在第5日执意要去上班,结果因为严重缺乏睡眠,精神透支过度,人还没走到大门却已不支倒毙在客厅。

想到此,仿佛又再次听到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不禁让我毛骨悚然。

“不睡觉,不仅做不成仙,反而可能提早去见祖先。”


摄影:辉煌
原载于新加坡《生活》月刊2010年5月号

标签: